2006年,第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起步之初,虽然仅有8个国家40多位代表出席,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此后,每年一届,先后在中国北京、苏州、无锡、合肥等地举办八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了第九届、十届。逐渐地,参与国家越来越多,活动级别越来越高,代表们介绍各国农业现状和发展战略,总结年度合作成果,共同谋划合作路径,论坛成为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成立,农业合作论坛被正式纳入总体框架之下。随着国家层面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机制日益成熟,汇聚出蓬勃活力。
建立“三位一体”平台模式。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经贸论坛期间,首次召开农业部长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实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覆盖,建立了每年召开农业部长会议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农业部长会议、农业合作经贸论坛和农产品博览会“三位一体”的模式。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构。在农业农村部主导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于2015年6月成立。该联合会定期组织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两次,对农业合作进行具体指导。
建立稳固的双边合作基础。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部已与15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40多份双边农业合作协议,与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中东欧国家农业部建立了农业合作工作组。
13年间,从最初的携手同行,到不断创新,打造出农业合作的亮丽名片,中国—中东欧国家搭建起了越来越坚实的农业合作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