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线段的能量
来源: 日期:2024/8/6
前面讨论过,方向性的走势类型相当于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而相邻两段同向或者不同向的走势类型都是可以比较背驰的。反过来推论,要比较背驰就要有两段同级别的、有方向性的走势类型。由于走势必完美的关系,一个级别的走势类型最终都可以被拆分为n段更小级别走势类型的组合,那么如何将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多空能量进行规范,使其都在同一个级别区间范围内,就是笔和线段存在的意义。
所有K线图被划分为笔之后,每一笔的能量值相等(实际上不可能完全相等,而是每一笔的能量值都在某个范围内,被视为同一类),这种相等的意义就是单次的多空释放。一个向上笔就可以算作单次的向上能量释放,一个向下笔就可以算作单次的向下能量释放。
线段就是由笔叠加出来的更大级别的能量释放过程,也就是单次的向上能量释放过程或者单次的向下能量释放过程。每一个按定义被划分好的线段,级别是一样的,就是线段的能量值相等。
由线段叠加出来的中枢,同样用能量值的范围来划分级别。例如,三个线段的重叠区间和五个线段的重叠区间,就在同一个能量值范围内,但超过九个线段的重叠区间就是更大一个级别的能量值范围。
显然,线段与线段之间也是可以比较背驰的,只是因为线段在理论上被看成没有内部结构的能量段,所以区间套就没法定义。因此,在由线段递归出来的系统里面,能够被操作的最小背驰段的区间,就是某个盘整背驰的线段,该线段在小级别上空间跨度可能比较大,但在向上递归两个级别以后,这个线段的空间跨度就会小很多。例如,1分钟线段在1分钟K线图上看是很长的一截,但在30分钟K线图上可能只是两根K线。这个盘整背驰线段的空间跨度,就是线段级别系统中的操作精度最小值。
对于线段来说,破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笔破坏后延伸出标准线段的情况意味着明确的反向能量释放,该反向能量释放打断了原线段的能量释放过程。第二种,例如,图1中的左一就属于在C位置经过底部的酝酿之后再次确认向上,有两次确认的过程。而图1中的右一,相当于反向线段的第一笔破坏连前面线段最后一个特征序列都没碰到,说明反向能量释放的力度很弱,后面的7位置又再次升破5位置,说明原线段的上涨动能并没有消失。
图2中的区别就非常明确了。在图2中,左一的9-10笔明确在前一个向上笔的下方,说明反向能量释放的力度很强,因为8-9笔明显跌破了7-8向上笔的底部很多。右图的9-10完全被7-8包含,这种情况说明8-9笔对原线段的能量释放并没有构成什么破坏,而9-10还能继续向上就属于向上线段的最后延伸过程。所以,图2中的左图线段分界点是8位置,而右图是10位置。
在图3中,左一的图中2-3是一笔,这就是线段完成的定义不能是笔破坏的原因,因为一笔的破坏很可能是偶发因素造成的,并不具备持续性,所以后面3-4属于原向下线段的延续。在右图中,3-4未能创新低,而是在2位置以上继续向上延伸线段,在这种情况下,前面1-2线段显然是被打断了。
如果真的能够很好地理解能量的释放与打断这种视角,那么有没有线段的定义都不影响对线段的划分,而对于线段的划分也只有到了一眼看过去就能分段的时候,才是对这部分理论的真正掌握。
另外,在线段中需要再次重复的是:在图2中,1-2、3-6、7-8构成特征序列底分型的情况,3位置要么假设是两个线段的分界点,要么真的是两个线段的分界点,所以1-2特征序列和3-6特征序列分属于两个线段,是不用处理包含关系的。但这种包含关系并不影响底分型的成立,这种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和笔中的底分型不能有包含关系的情况有区别,只要最低点出现分型特征就可以了。而3-6和7-8是不能有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个特征序列属于同一线段的组成部分,有包含关系就必须处理了。
在能量视角下,新笔和旧笔的区别也很明显了,左右分型之间的独立K线是必然的,否则没有这一笔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旧笔中,中间K线和左边分型的第三元素、中间K线和右边分型的第一元素是不能存在包含关系的,也就是说这种能量的释放要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性。而在新笔中,这种包含关系是被允许的,也就是放宽了对能量释放标准的要求,允许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体现能量的释放。
这节内容和前一节内容都是在解决笔和线段的问题,再向上一步,就是中枢的级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