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台是姓“国”还是官员的“官”?
来源:环球网 日期:2012/8/15
7月20日,茅台“国酒”商标申请初审通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
茅台一直自诩“国酒”,而事实上,在价格上只有更高没有最高的茅台,早已身列奢侈品的队伍,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能“望茅兴叹”。茅台为了给自己真正贴上“国酒”的商标,即使被否过九次仍锲而不舍。茅台副总经理杜光义用一句话就说清了茅台的立场:“别的企业也可以申请了,批不批准是国家的事。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意别的企业的意见。”可见茅台自身对“国酒”概念和内涵认识上的误区。
“国酒”并不意味着酒的高贵,是“御用酒”或是国宴用酒;该商标通过与否也并非“国家的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是人民的,茅台是否考量过“国”姓背后的责任?茅台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某种需求?茅台是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某种内在精神?
在我国,大熊猫被誉为“国宝”,不仅是因为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为中国特有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更多的是因为大熊猫憨态可掬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宝”这一称呼饱含着人民大众最深刻的情感。又比如银行,我国的国家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承载着它对人民的承诺。国字号企业要担当得起“国”字的称号,那么,其产品和形象定是与人民大众相融与共的,能引发国民共同积极情感的。
茅台传递的又是怎样的文化呢?其中有多少积极向上的、正确引导和鼓舞人心的作用呢?其实,茅台因其假酒横行、天价茅台、公款消费的新闻一直行走在风口浪尖。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茅台从“@@@@酒”、“三公专用酒”转变成奢侈消费品,这种形象只会助长人们为了面子和私利去送礼、去贪污腐败。
秉持这种“文化”的茅台一旦被加冕“国”姓,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带上仰视的心理看待,正如普通百姓面对一个高官时的心理,然而,这种心理理应是被突破的。
那么,人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酒?无需赘言,应该是易于健康的、大部分人都喝得起的。茅台新兴传播一种“讲究文化”,这与老百姓的需求一定是相悖的,这样的饮酒文化,其表现出的浅薄和狭隘,又怎么能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呢?能有利于推动中国成为文化强国吗?
事实上,茅台即使被评“国酒”未必是好事,“国酒”总和贪官的形象捆绑在一起,只会是弊大于利。照此逻辑,茅台最适合参评的应该是“官酒”和“最奢侈酒”。
众所周知,在美国,耐克是一种高度,它传递的“Just do it”的理念,激励着所有年轻人;人们消费可口可乐,更多的是消费其品牌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那是一种国民精神、一种品格、一种信仰,是活力、激情、创造等美国精神的象征。
那么,茅台在给国民传递着怎样的理念?又怎样激励着消费者?蕴含着怎样的独特文化,象征着怎样的国家精神呢?